屠宰機械的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15-11-24 20:41:27 點擊量:7806
我國的肉品加工業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但采用屠宰機械化、大批量生產方式的時間并不長。
新中國成立之初,重慶、武漢等一批大型肉聯廠建立,吊軌屠宰線、手麻電器、打毛機、劈半鋸等的應用,讓肉品加工向半機械化邁進了一步。那時,在從蘇聯引進屠宰加工工藝和屠宰機械的同時,還引進了部分西式香腸加工設備。
上世紀60年代,通過技術革新,部分企業自行研制、改進了一些加工設備和生產工藝。1965年,第一個屠宰機械廠在武漢建立。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上海、天津、浙江、山東、安徽、湖南、江蘇等地先后建立了一批肉類加工機械廠、車間。1978年以來,先后試制成功了生豬麻電機、懸掛運輸機、搖燙機、剝皮機、橋式劈半機、打毛機、真空吸小腸機和翻大腸機、豬分割肉分段機、輸送機等。在此期間,大中型肉聯廠大都采用了屠宰加工自動軌道流水生產線,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
從1972年至1984年,全國共生產肉類加工機械設備2萬多臺套,主要是屠宰機械和肉制品加工設備,如絞肉機、攪拌機、齒輪灌腸機和烤爐等。上海食品公司研制的肉丸生產線、肉松生產線,江蘇靖江的肉脯生產線,廣州皇上皇的臘腸太陽能烤房,山東德州的扒雞生產線等,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
此外,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北京、天津、上海等地30多家肉聯廠、肉制品廠從德國、荷蘭、丹麥等國大量引進了先進的畜禽屠宰分割和肉制品加工機械,這是我國肉類加工史上歷時最長、用匯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大引進。
據不完全統計,到1996年,全國引進肉類加工機械及裝備投資高達數十億元。
中式加工機械有大突破
回顧60多年來我國豬屠宰機械與裝備的發展,提高了畜禽屠宰機械及裝備的國產化率、自動化水平是最重要的成就。
除了豬屠宰機械外,現在日益發展成熟的還有牛屠宰機械和羊屠宰機械等。屠宰機械生產廠家如果要長足發展,必須創新、改進。
在各級政府對畜禽屠宰機械制造業研發的大力支持下,大批國產化屠宰機械實現技術進步,包括真空采血裝置、自動控溫蒸汽燙毛隧道、高效脫毛技術及設備、新型軟刨式液壓刨毛機、運河燙池螺旋刨毛機、自動定位精確劈半機、電刺激儀等,這提高了屠宰生產的自動化與現代化程度和國產化率,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國外技術壟斷與制約。
此外,在解決中式傳統肉制品原料處理上,一些技術裝備如高效脫毛技術及裝備實現了該領域重大突破。
技術進步每年投資過百億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屠宰機械在重組基礎上出現了新一輪擴建、新建、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行業投資量每年都在百億元以上,主要集中在屠宰機械的技術進步上。
先期包括禽類屠宰分割線,隨后是豬、牛、羊的屠宰分割線,但引進設備占很大比重。例如豬屠宰加工從德國、荷蘭等引進了三點式致昏、中空放血、蒸汽燙毛、火焰燎毛等生產線;禽屠宰加工引進了全自動化宰殺、脫毛、冷卻、稱重、規格分割生產線等。畜禽屠宰加工的生產能力、生產規模、技術裝備水平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在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的同時,國內的機械廠也開始消化吸收、仿制進口設備,進而自行研制。2004年,全國60多家肉類加工機械廠已能生產絕大部分西式肉制品加工設備,基本滿足一般肉類加工廠的生產工藝和衛生要求。
近年來,國產肉類加工機械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肉類冷加工等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了重大跨越,出口量持續遞增,增幅至少在25%以上,有些設備甚至還進入了屠宰機械最先進的德國市場。
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總結國內實際生產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完善和開發符合我國國情,與國內禽肉業發展相適應,技術水平達到或接近國外同期先進水平的屠宰設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屠宰市場搏得一席之地。
其中我公司生產的牛屠宰機械的氣動翻板箱及旋轉式刺殺箱通過改進、完善,幾乎已經達到了國外發達國家的水平。
創新是硬道理,不改進就會被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所以我公司的技術部人員全力以赴地專注于豬屠宰機械、機械殺牛、羊屠宰機械的設備改造中
如您對我公司的產品還存在疑問,那么歡迎您來我公司參觀、考察,讓我們合作一次,我們的服務和品質將讓您買的舒心,用的放心!
關鍵詞:屠宰機械 牛屠宰機械 機械殺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