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行業安全四大難題
發布時間:2015-12-24 13:48:14 點擊量:544
食品加工行業安全四大難題
網絡上經常會有人懷念過去的食品安全,比如有條微博是這么寫的:“八十年代,我們基本沒有食品安全問題,九十年代出了一些問題,二千年后幾乎所有食品都是有問題的。”真的這樣嗎?食品安全一天不如一天嗎?請先看看這段話:“工廠把發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并隨時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制成調料。”這是一家大型屠宰場的真實寫照,地點是美國芝加哥,時間是100年前。這段話來自一名“暗訪記者”,他寫出了著名的紀實小說《叢林》,推動了美國FDA的形成。
再看看這個:“面包商把豆面、白堊、鉛白、熟石灰和骨灰添加到他們烤出的每一塊面包里,這是很普遍的事。對冰激凌的抽樣調查發現,里面有頭發、貓毛、昆蟲、棉絮和幾種別的雜質。”你敢再惡心一點嗎?骨灰居然放到面包里?!但這不是發生在咱們國家,這發生在英國,不過是200年前,這段文字來自《趣味生活簡史》。
國外的食品業經歷了“從亂到治”的痛苦旅程,中國當然不能例外。比如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僅1959年至1960年人口就凈減少1千萬,你可以想像一下餓死了多少人。這是食品保障的巨大災難,那個時候人們根本無暇顧及什么“食品安全”,能湊合吃上一口已經是燒高香。國內外的發展證明,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待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即只有讓食品充分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要,食品工業大發展了,才具備了講究舌尖上的質量和安全的前提。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食品工業發展還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2010年以來中國食品工業發展繼續保持前十年快速增長的勢頭,2010年到2013年全國食品工業的總產值從6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了接近10萬億元,累計增長46%,年均增長20.9%。2014年,預計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12萬億元人民幣。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食品工業總產值年年攀升的同時。我國的食品生產企業仍面對食品安全四大挑戰:
一、中國食品工業的基數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與顯示度高。
我國每天加工近11億公斤的食品,日均創造著214億元的產值,這個龐大的基數必然使中國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幾率、概率與顯示度增高,食品安全的“觸點”增多。
二、源頭污染難以避免,易于傳遞到整個產業鏈。
中國要用占全球7%的耕地,6%的水源,養活占全球22%的人口,糧食安全是第一要務。農藥、化肥、抗生素的使用在一些地區不可避免。同時,在工業化進程中,空氣、土地、水的污染加速。因此,來自源頭的污染不可避免的向下游傳導,且在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
三、分散的農業生產方式,加劇了原料溯源的難度。
中國的農業分散于千家萬戶,而中國的食品工業在快速集中。一個大企業要面對上千家農戶提供的原料,從而形成在脆弱基礎上的散點式溯源,因此,在食品安全產業鏈的梳理中,企業溯源的難度極大。
四、快速發展中的失衡及盲目求利中的失律。
中國食品工業用持續30多年的高速發展,走過了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的百年歷程。而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正暴露了中國食品工業在高速成長中的致命短板。美國的《食品藥品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仍在不斷修改與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僅公布了幾年,法律體系的基礎相對薄弱。
總之,處于轉型期的中國,食品安全所暴露出的問題,較多地濃縮了現階段社會發展中的急功近利及誠信缺失,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在以同質化的價格競爭為主要發展方式的前期食品工業發展中,“道德、法規、技術”三個不同層面問題疊加及出現,在使企業家失信于公眾的同時,亦嚴重敗壞中國食品工業的形象,更使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逐漸被演化成愈來愈失去耐心的“信任危機”。
那么,我們食品企業如何才能真正實現誠信自律呢?我以為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質量體系建設,該遵守的標準必須要遵守,該投入的資金、原料和技術必須要投入,只有可靠的原料、嚴格的管理、科學的工藝、先進的設備,才能生產出安全健康的食品。一些企業總認為,嚴格按照標準做,就要加大成本,降低利潤,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不如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賺錢來的快。一個真正有抱負、負責任的企業是不會這樣想的。
其次,企業必須合理分配財力和利潤,進行公平有序的競爭。這些年許多社會反響強烈的質量問題,一部分是因為企業為了牟取暴利而任意偷工減料,違法添加不良的成分所造成的,但也有相當的比例是因為整條產業鏈各個環節利潤分配機制沒有理順,由于生產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競相壓價,導致原料供應商無利可圖,而被迫降低原來的品質。問題雖然出現在供貨的源頭,但根源還是在于企業之間無序的競爭,說到底也是一個誠信問題。因此,講食品安全,不僅僅要從機制上對企業設計進行規范,理順產業利潤分配機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只有整個行業所有參與者都從合理利益分配格局中受益,我們的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共筑誠信。誠信不是一家企業的事,而是一個行業的事。食品安全靠單個企業、少數企業是不夠的,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除了政府的法律監管,更多地將通過行業組織對企業進行引導和監督。而現在很多企業根本不以制假售假為恥,賺一筆是一筆,這種現象敗壞了我們行業的風氣,影響了我們整個行業的形象。只有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發揮行業組織的力量,附之以必要的法律武器,在這個行業中真正弘揚正能量,我們才能有效地剎住這個歪風。總而言之,誠信經營、加強自律,讓老百姓安心消費,這是食品企業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立足之道,更是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贏得社會尊敬的最直接的方式。





